基本情況:邵景江,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江蘇海安人,大專文化,1979年12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海安縣審計局辦公室副主任、企業審計科科長、行政事業審計科科長,海安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縣紀委監察局派駐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紀檢組長,海安縣交通運輸局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紀委監察局派駐縣交通運輸局紀檢組組長,海安市交通運輸局局副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等職。2021年12月,邵景江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22年4月8日,因犯受賄罪、挪用公款罪,數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他曾是所在單位進步最快的中層干部,先后2次獲評南通市審計系統先進工作者、2次獲評海安縣級機關文明公仆標兵,多次獲得縣政府嘉獎并榮立三等功。原本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邵景江卻在臨近退休的前1年東窗事發,鋃鐺入獄,奮斗一生的事業化作泡影,落得鐵窗相伴的凄涼晚景,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居心不凈,在啟程偏航中埋下腐敗禍根
明道當正心,心不正則道不明。邵景江18歲參軍入伍,服役兩年后被安置在縣自來水公司從事泵房管理工作。20歲出頭的邵景江意氣奮發,要求進步。在縣自來水工作期間,他利用工閑之余補習文化知識,通過成人高考進入了海安電大經濟類工業會計專業脫產學習,畢業后成為了自來水公司管理人員。但看著單位人事年報上,自己的身份性質一欄還是填寫著“工人”,他覺得“低人一等”。
懷揣著“人要活的現實一點,這樣以后可以當干部”的初衷,1991年,邵景江參加了縣級機關公開選拔考試并順利被縣審計局錄取,自此終于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國家干部”身份。進入縣審計局后,憑借著踏實肯干的敬業態度,邵景江很快得到了組織認可,并經歷多個中層崗位鍛煉,歷任審計局辦公室副主任、企業審計科科長、行政事業審計科科長。
2007年,經過不懈努力,邵景江被提拔為科級領導干部,升任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縣紀委監察局派駐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紀檢組組長。然而,隨著職務的升遷,權力的增大,邵景江逐漸迷失了自我。2012年,邵景江在擔任縣交通運輸局紀委書記、縣紀委監察局派駐縣交通運輸局紀檢組組長期間,分管財務和重點工程的資金籌集。手握財務和融資大權的他開始與銀行經理、工程老板和融資中介打得火熱。銀行貸款業務要討好邵景江,工程老板結算工程款要公關邵景江,融資中介找融資平臺還是要拉攏邵景江。
“只要有人請,我從來不去拒絕,好像有人請吃請喝才有臉面,被人前呼后擁才有真本事,活得風光有價值?!本瓦@樣,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阿諛奉承的吹捧中,邵景江把黨性修養拋諸腦后,思想防線也隨即被突破,從一開始不敢收,到“收點煙酒、卡也沒事”,再到幾十萬元的大肆斂財,最終徹底陷入貪腐泥淖無法回頭。在被組織留置后,邵景江坦言“我帶著錯誤的觀念考進了機關單位,我是扣錯了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前是我求別人辦事,現在是別人求我辦事,這樣很有面子,感覺地位不一樣了”。本就初心不正、信念不純的邵景江,在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下繳械投降了。
思想滑坡,在聲色犬馬中拋棄主責主業
思想差之毫厘,行徑謬以千里。邵景江在悔過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如果缺少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1996年至2007年,邵景江在縣審計局工作期間,經常被審計單位安排吃飯、唱歌,那時候“美酒、美女、舞廳,花花世界逐漸代替了原來枯燥無味的文字和賬冊報表”。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和紙醉金迷的奢靡,邵景江的思想意識逐漸產生了微妙變化,這些低級趣味和腐朽享樂成為了邵景江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始作俑者”。
2007年,邵景江被提拔為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縣紀委監察局派駐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紀檢組長。2010年,邵景江開始擔任海安縣交通運輸局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紀委監察局派駐交通運輸局紀檢組組長。邵景江自認為在政治上已經沒有太多奢望,思想上也就慢慢產生了能混則混的想法?!凹o檢監察工作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執紀、問責,而我思想上總存在當老好人的思想,從來不愿意去得罪人,工作業績平平淡淡,只滿足于應付得過去,對上對下交得了差?!鄙劬敖鸩椒潘闪苏卫碚摰膶W習,對于紀檢監察業務不求甚解,對于黨紀國法更是缺乏敬畏之心。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邵景江未能起到率先垂范、標桿模范作用,而是尸位素餐,對紀檢監察工作不認真履職,甚至主動放棄縣交通運輸局廉政教育陣地,導致所在單位融資工作呈現“全鏈條”式腐敗。本應作為“守門人”的邵景江帶頭破紀破法,只看到圍獵者手里的香餌可餐,卻沒能看到搞權力尋租背后的磨刀霍霍。“這些人表面上看對我都非??蜌?、畢恭畢敬,給我送煙送酒送購物卡,其實他們看中的都不是因為我這個人有多值得他們尊重,而看中的是我這個崗位,看中我這個位置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利益和方便?!北涣糁煤蟮纳劬敖θ换谖?,怎奈為時晚矣。
利令智昏,在貪權慕祿中喪失紀法底線
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忽視主責主業的邵景江卻對有利可圖的融資領域情有獨鐘??h交通運輸局下屬單位——融資平臺公司在融資過程中,為應對債務規模的不斷增長,大量通過非銀機構、非標產品融資。政府融資平臺成為了融資中介的“提款機”,融資中介則為了從中謀取巨額利潤千方百計“圍獵”干部。邵景江罔顧紀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三轉”要求,同時分管融資財務和紀檢工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客觀上形成了權力尋租空間,其利用分管融資工作職務便利,為銀行從業人員在存貸款業務方面給予幫助,先后收受22名服務對象所送錢物,價值人民幣20多萬元。
隨著私欲的日益膨脹,邵景江對于金錢的欲望也愈發強烈,甚至到了近乎瘋狂的境地。在融資中介人劉某的蠱惑下,他沉迷于炒股并深陷其中,瞞著家人從銀行貸款用于炒股,后來更是膽大妄為到將自己所經辦的10多萬元單位融資獎金挪用到了個人股票賬戶,最終大敗虧輸。邵景江在股票上總共投資上百萬元,其中大半已虧損。就這樣,做著發財美夢卻事與愿違的邵景江在違法違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利用職務便利,在資金籌措、工程款結算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所送錢物達100多萬元。
即便是退居二線后,邵景江也依然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權力,“從我的內心來講是不愿意放下這個權力的,說到底就是分管融資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從最初的幾包煙、幾瓶酒的“小打小鬧”,到后來幾十萬元的現金賄賂,邵景江在貪圖權力中喪失了紀法底線,也正是由于私心作祟,他在經辦的融資業務中,將市場決策權拱手轉讓給融資中介,無視市場資金面的正常波動,機械執行上級劃定的融資綜合成本上限,被動接受第三方中介不合理費用的支出,直接推高融資項目綜合成本,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放蕩不羈,在意亂情迷中演繹荒誕人生
一失足成千古恨,為情債積重難返。家庭生活中的邵景江同樣經營著兩面人生。在外人看來,邵景江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妻子賢惠、兒子優秀,其本人也是一個“顧家的男人”。大小家務都由他一力承擔,即便外出應酬也要先回家替妻子做好飯菜才安心離開。然而,“好男人”的背后卻隱藏著另外一番別樣天地。
2003年,邵景江遇到了經營飯店的王某,在明知王某婚姻存續有自己家庭的情況下,他主動與王某搭訕,隨之與其發展成為情人關系。為了方便婚外偷情,邵景江還偷偷租了套小公寓,簡單購置床鋪跟洗漱用品后就帶著王某“拎包入住”了。邵景江偷情被妻子發現后,依然跟王某繼續藕斷絲連,甚至大言不慚地跟妻子說“就算是汽車剎車還需要有個過程”。正是因為這種“剎車還需要有個過程”的荒誕想法,邵景江沒有及時懸崖勒馬,仍然我行我素,長期與王某保持著不正當關系,最終也為邵景江日后的違法犯罪埋下了禍根。
2016年,王某因經營不善、債臺高筑,唯一的房產也被抵押轉讓,邵景江作為王某貸款的擔保人也被牽扯其中。為了自己脫身并償還王某的情債,邵景江想到了在縣交通運輸局做融資中介的劉某。邵景江利用分管融資工作的職務便利,將縣交通運輸局融資平臺的多筆業務指定給劉某介紹證券公司承銷,劉某在邵景江手上做成了多筆融資中介業務獲利幾千萬元,賺得盆豐缽滿。邵景江便多次“以借為名”向劉某索要錢款合計91萬元,幫助王某歸還貸款、贖回房產。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邵景江沒能將自己的精力用在抓好工作上,而是自作聰明地利用自己并不牢靠的“專業知識”妄圖逃避調查,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招惹風流情債的邵景江終歸親手為這段荒誕經歷畫上了慘淡收場的句號。(顧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