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楊萬里賦詩教子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6-26 閱讀:0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南宋前期的陸游、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因創作出一大批思想、藝術各具特色的作品而被稱為“中興四大詩人”。這四位詩人中,楊萬里一生寫詩兩萬余首,傳世作品四千二百余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許多詩詞篇章抒發家國情懷,反映民間疾苦,提倡興利除害,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其佳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千古流傳。楊萬里不僅詩歌成就斐然,為政業績也很顯著,其官聲人品亦為后世之楷模,明代大儒解縉曾稱贊他:“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以勵萬世。”

    據史書記載,楊萬里立朝剛正,體國恤民,遇事敢言,針砭時弊,在進奏皇帝的諸多“書”“策”“札子”中提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于敵,天下之憂,復有大于此者乎”;“保國之大計,在結民心;結民心,在薄賦斂;薄賦斂,在節財用”。

    楊萬里曾云:“我本山水客,澹無軒冕情。”韓侂胄執政后,極力網羅四方的知名人士作為自己的羽翼。他曾經筑南園,企圖拉攏楊萬里為其寫一篇《南園記》,并許以高官厚祿,楊萬里斷然拒絕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韓侘胄怨恨在心,改命他人作記。

    楊萬里做地方官時,為政清廉,體恤民情,任江西奉新知縣期間,禁止稅吏下鄉騷擾百姓,規定百姓繳納稅賦后,縣鄉必須把未納稅人的名單和應納稅額張榜公布,讓百姓監督,利于稅賦公平,杜絕官吏貪污。楊萬里任江東轉運副使時,權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期滿賬面結余萬緡,他全棄之于官庫,毫不動心,一文不取而歸。后來楊萬里告老還鄉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區,僅避風雨。詩人徐磯由此贊嘆:“名高身又貴,自住小村深。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

    楊萬里志存高遠,廣師博學,素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勵,不僅自己一身清節,兩袖清風,而且把端正家風作為“齊家”的重要一環,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以詩歌的形式,或崇德尚樸,或陳利述害,或借事寓意,或以物比人,向后代傳播修身治家、清廉為政的道理,培育了一種優良的詩教家風,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后人及社會留下了一種示范。

    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楊萬里的大兒子楊長孺赴永州零陵任縣簿,楊萬里寫了一首雜言詩告誡他要做好官、做好人:“好官易得忙不得,好人難做須著力。汝要做好官,令公書考不可鉆。借令巧鉆得,遺臭千載心為寒……”做一名好官并不難,但如果忙于鉆營就做不了好官,好人難做,所以要努力去做,倘若兒子通過鉆營獲致高位,為父的不僅心寒,更可能將家族的名聲敗壞。

    楊萬里的二兒子楊次公赴江西安仁做稅務官時,他特意寫了一首詩《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監稅》:“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離。學須官事了,廉忌世人知。爭進非身福,臨民只母慈。關征豈得已,壟斷欲何為。”他在詩中諄諄教導兒子:為官要廉潔奉公,不要四處鉆營,爭名奪利;要像慈母對待子女那樣,好好對待老百姓,不要向老百姓巧取豪奪,敲詐勒索。后來楊次公被提升為知縣,楊萬里又寫詩勉勵他:“弟兄努力思報國,放我滄浪作釣翁。”楊萬里的四兒子楊幼輿任稅務官時,楊萬里也寫詩教導兒子謹慎從事,戒驕戒躁:“莫羨榜頭年十八,舊春過了有新春。”

    楊萬里賦詩教子,“厲之以志,勸之以正,示之以儉,貽之以言”,這種良好的詩教家風,猶如生命里的春風,把陽光和溫暖帶進兒孫們的精神世界,日積月累,凝聚精華,漸漸地孕育出人生的美麗和精彩。

    據《鶴林雨露》記載,楊長孺任湖州太守兼庾州節度使時,廉潔奉公,打壓豪紳,敢于為百姓撐腰,被宋寧宗贊為“不要錢的好官”。楊長孺任廣東經略安撫使一職期間,天天粗茶淡飯,節衣縮食,卻把自己節約的俸金“代百姓交稅”,深受百姓愛戴。楊長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時,皇親強宗抗稅,欺壓百姓,楊長孺親率衙差上門捉拿。強宗倚仗皇親身份,態度驕橫,楊長孺剛正不阿,寫下判詞:“爾為天子親,我為天子臣;爾犯天子法,我行天子刑。”最終強宗屈服認罪。宋寧宗曾問翰林學士、太常少卿真德秀當今廉吏。真德秀認真思考后,答道:“楊長孺,當今廉吏也。”楊次公、楊幼輿也都遵照父親的詩教,在各自的監稅職位上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好事。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這筆精神財富之中,家風是獨特而珍貴的一部分。楊萬里賦詩訓子,德為教本,清廉傳家,門風不墜,為家風文化增添了精彩的一筆。“修身豈止一身休,要為兒孫后代留。”良好的家風,只有經過長期的家庭道德教育實踐,才能逐步樹立起來。品讀楊萬里的詩教家風,我們也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成為子女的榜樣、成為良好家風的創建者、引領者。(史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