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862ci"><dfn id="862ci"></dfn></del>
  • <strike id="862ci"><input id="862ci"></input></strike>
    廉潔奉公鑄警魂,守正為民葆初心
    ——記如東縣公安局經濟開發區派出所副所長張佳陽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8-23 閱讀:0

    “廉生而向陽,潔伴之同行”,這是如東縣公安局經濟開發區派出所副所長張佳陽的座右銘。2014年8月,他從江蘇警官學院畢業后加入如東公安,始終奮戰在為人民服務的一線。他既有“90后”青年勇于開拓的精神,也有同齡人中少見的穩重和踏實。他牢固樹立為民宗旨,以干一行愛一行的韌勁,永葆廉潔本色,始終保持“小滿”的心態,做最“小”的人,做最實的事。他的故事里沒有槍林彈雨,也沒有刀光劍影,有的只是群眾的家長里短、場所日復一日的安全管理和轄區日常巡邏防控。

    從警8年來,他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個人嘉獎,先后獲評南通公安優秀青年衛士、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民警等榮譽稱號。

    懷揣“拓荒牛”斗志,敢想敢干創新發展

    “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接警出警、調解糾紛、入戶調查、隱患排查、反詐宣傳……小小社區,千頭萬緒,張佳陽深刻認識到干好公安工作必須做到內心有規矩,做事有尺衡,管好“社區小事”就是治理“轄區大事”。他通過摸索和實踐,把楓橋經驗與轄區實際結合,通過把黨小組建到網格上的辦法,將有限的警務力量與無限的網格力量捆綁作業,凝聚工作合力,構建網格管理為警務所用、警務工作為網格服務的“警網融合”格局,調動了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安基礎數據、二維碼門牌、信息采集、行業管理工作,他提煉的“網格+警格”聯動融合工作法被《人民公安報》、《江蘇法制報》相繼報道推廣。

    去年10月,為解決轄區流動人口多、時間亂、管理難、服務散的問題,張佳陽與區相關負責人多次實地跑項目,積極推動濱城家園公租房小區智慧化改造項目順利落地,創新打造新型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小區內完成了監控全覆蓋,現在進出小區方便又高效,既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還可以通過智能門禁刷卡,通過這種方式也實現了外來人員出入小區與人來登記、人走注銷的有機結合,為我們管理提供了便捷。”濱城家園的管理人員程麗介紹道。

    踐行“老黃牛”品質,拼搏進取奮斗不息

    “清廉則無畏,秉公則無私。”他堅持把楓橋經驗與轄區民風民俗融合起來,積極推動建設運行社區網格驛站,開展“網格議事”“板凳調解”,“抓早、抓小、抓苗頭”更多地解決老問題、更好地解決新問題、更快地解決小問題。張佳陽曾說,“社區工作需要花心思去做,因為群眾心中有桿秤,一碗水能不能端平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今年1月,鳳陽村的殘疾人李老漢與鄰居孤寡老人黃老太因為界址多次發生口角甚至一度拳腳相向,民警出警后,雙方家屬考慮鄰里關系,要求當場調解。盡管現場民警調解結束了,但潛在的紛爭依舊存在。張佳陽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聯系村委會相關負責同志和網格員多次上門,及時跟進調解后續情況,召集雙方家屬商議對策,最終雙方就界址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握手言和。去年以來,他協調處理矛盾糾紛30余件,善說“群眾話”、唱好“百姓曲”、講透“民生理”,以真情換真心,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轄區安全也一直是他放在心上的事兒,去年以來,為幫助群眾更好地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他依托警務室、網格驛站以警民懇談、法律講堂、視頻演播等形式,結合社區當前發生的警情案情特點,積極開展以“防范電信詐騙”、“反邪教”、“打擊養老詐騙”等多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張貼宣傳海報、入戶宣傳、集中宣傳等方式深入社區,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000余份,精準反詐勸阻35次,切實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意識,社區侵財型案件同比下降12%。

    發揚“孺子牛”精神,為民服務無私奉獻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張佳陽深知群眾的好口碑是從實干擔當中來的,他以“快干、勤為”的作風,“能干、善為”的能力,干出實打實的新業績,干出群眾的好口碑。為把公安服務推到社區最前沿,他以窗口大管家自居,定期與網格員一起用腳步丈量社區,走到哪里都會給老年人遞上一張警民聯系卡,會跟年輕人加個微信,留個電話,說一句:“只要您需要隨時電話聯系。”他始終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落腳點,把解決好群眾的點滴小事作為頭等大事。去年,還在大豫派出所做社區民警的張佳陽,在一次社區網格走訪摸排中發現,轄區葛某的妻子歐某至今無戶口,且因戶口問題無法享受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在與葛某后續交談中得知,其妻原籍系貴州,90年代初二人一起生活,歐某婚嫁至本地后戶口遷出但一直未在本地落戶,致使一直是無戶口狀態。了解情況后,他立即向縣局匯報,積極與原籍派出所溝通聯系,翻閱戶籍檔案,獲取證明材料,最終以規范的程序為其快速補錄了戶口。當張佳陽把戶口辦下來的事情通報給社區干部時,社區干部很開心,歐某之前來社區咨詢了很多次,但是一直沒辦法解決,說一定要讓她兒子喊吃飯以表答謝,張佳陽委婉地拒絕了宴請。他說,“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貪念毀名節”,這是我作為人民警察應該做的事,老百姓辦事不容易,我們沒有任何伸手索取的權利。他也總是對同事們說,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哪怕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讓群眾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盡管拒絕了宴請,但歐某的兒子得知張佳陽調任經濟開發區派出所后,專程驅車趕到開發區所,為他送上一面錦旗:“我們全家都特別感謝張警官,我媽二十多年沒戶口問題都幫我們解決了,他不怕煩,真正把我們事情放在心上!”

    調任開發區所后,結合開發區轄區范圍廣、外來人口多的現狀,他積極推行群眾事項“網格員送辦、老弱群體志愿者代辦、幫扶對象村干部幫辦、警務事項社區民警包辦”機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群眾門戶,構建證照網格員送、社區遞、就近取的為民辦事模式,推動實現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同村通辦、異村可辦,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去年以來,他代辦戶政、居住證等服務54次,協助送治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6名,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轄區居民隨時隨地感受到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身邊警務室”。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憂懈怠,則慎始而敬終”。小滿而不溢是作為黨員的修身之本,自懼盈滿,知進能退,既是從警的必備修養,也是立身的長久之道。張佳陽將繼續葆有“小滿”心態,以“雞蛋里挑骨頭”的精神自我檢視,不斷錘煉優秀作風,時刻牢記“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點滴養成,居安思危,常掃“心中灰塵”,以務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廉潔的作風在本職崗位上不斷強化自身思想武裝,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堅決抵制歪風邪氣,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好、用正,為公安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陳暉)